先打后和派:以中书令封德彝为首,他认为突厥人仗着无敌骑兵,总喜欢南下骚扰,至于背信弃义更是家常便饭。如果直接求和,他们明年还会再来,不如先打一仗,在取胜的情况下再和他们谈和!
总而言之,君臣达成了基本共识:唐朝刚刚立国,
目前消灭不了突厥,无非是站着谈和,还是跪着谈和的问题。关键时刻,渊哥定了一个基调,李唐想要站稳脚跟,除了稳住颉利可汗,还得拿出大国的气势,这一战,必须得打!太极宫谍影重重
写到这里,唐初最精彩的宫廷斗争就要开始了。
其实,要把这段纠结的历史说清楚,需要重点回答几个问题:李建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李渊对李建成和李世民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究竟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御?至于其他的,都是历史细节。
老规矩,先说主流史书的记载,再看史料的破绽。
按照司马光的说法,太子李建成性情散漫,爱好饮酒作乐,调戏美色,说的通俗一点,李建成就是个吊儿郎当的流氓存在,不足以成大事!至于齐王李元吉嘛,完全是烂泥扶不上墙,因此兄弟俩都不受渊哥的待见(太子建成,性宽简,喜酒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失;皆无宠于上)。
于是乎,老二李世民就成了渊哥的心肝宝贝。
为了坐实这个观点,史家给李世民安排了不少证据。
比如,太原起兵的首谋者不是李渊和李建成,而是李世民。再
比如,起兵后平定河东和长安,几乎都是李世民的功劳,司马光没有恶意丑化李建成,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再比如,平薛举、薛仁杲、李轨、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这些都是李世民的功劳,大家没有任何异议。
可是到最后,司马光竟然来了这么一出戏:太原起兵的时候,渊哥就说了,如果大事可成,都是李世民的功劳,李渊承诺立他为太子。
这样的说法,置李渊于何地,置李建成于何地啊?
难道李家只有李世民是人才,李渊和李建成都是废物?难道起兵之时,李渊就已经料到李世民会帮他灭了薛举等人,立下不世之功?老李家还没开始创业,八字还没一撇,李渊就在聊谁当皇帝,谁做太子的事儿?难不成,渊哥起兵时极力维护的君子形象,早在父子会谈的时候就崩塌了?
关于这个桥段,不用描述太多,大家都懂的。
到最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因为忌惮李世民的功劳,害怕他夺取太子之位,这才想方设法结交党羽,排挤李世民,最终引发了玄武门之变。
论讲故事的水平,司马光是超一流的,经过他的生花妙笔,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