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把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原因归咎到李建成给他下毒酒,送烈马。总而言之,就是李建成阴谋陷害,苦苦相逼,李世民只能奋起反抗。
有句话说得很好,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是玄武门政变这件事,李世民亲自查看贞观国史,房玄龄等人摄于皇帝的压力,隐晦了不少关键信息。时隔千年,我们很难去彻底复原历史,只能从现有记载中去摸索一条脉络!先看看李元吉吧。
论能力,李元吉的真实水平在太原城已经显露无疑。论品德,李元吉是标准的纨绔子弟,贪玩的是肯定的,不过还没有到丧心病狂的地步。李渊做了皇帝之后,特意安排他在李世民的军中学习,多少有些长进,李世民攻占洛阳之后,得到了天策上将、太尉等封号,李元吉跟着沾光,搞了个大司空的官位。
后来,李渊有意压制李世民,特意让李元
吉统兵作战,结果李元吉是烂泥扶不上墙,辜负了老爹的信任。事实证明,离开了兄长,李元吉啥也不是。直到李建成赶赴河北,李元吉才给自己找回一点尊严。
事实上,李元吉能力不行,可并不代表他没有心机!
据史料记载,两府之争的时候,李渊一直采用制衡的手段,压制一边,打压一边,有时候也会充当和事佬,尝试缓和两兄弟的矛盾。兄弟之间要握手言和,自然在家庭内部的酒桌饭局上最好说话,李渊便想着创造这样的机会。
可是去哪儿呢?皇宫大内肯定不行,太严肃,太官方!
那就去皇子的王府吧!秦王府和太子府肯定不行,去了谁的府邸,就相当于给谁站台,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信号!那就齐王李元吉的府上吧!
李渊事先给李元吉打了招呼,到了日子,他便带着李建成和李世民一起到齐王府做客。李元吉作为东道主,在酒席、侍卫的安排上自然占了优势,他不仅安排了一桌丰富的酒席,还在宫殿内外安排了不少刀斧手,这帮杀才的首领便是李元吉的亲信护军宇文宝!
父子四人落座之后忆苦思甜,兄弟们讲起了往事,气氛还算比较和谐。李建成和李
世民的神态都很正常,可李元吉却着急了。他没心思和大家胡侃八卦,他今天安排的是鸿门宴,如果能够弄死二哥李世民,那是最好的结果。可他也有顾虑,如果行动失败,大哥李建成推说不知,他可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席间,李元吉找了个机会,将自己的部署全部告诉给了李建成,希望大哥能够点头,可李建成却制止了李元吉的想法。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李建成宅心仁厚,两府之争还没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比如老爹在此,动起手来不好解释,不好善后;再比如李建成不知道底细,担心李元吉顺势把他也给收拾了……
总之,李建成死活就是不同意。谁料想,李元吉居然气急败坏的吼道:“我这样做是为了哥哥着想,对我有什么好处?”
事实就是,李元吉这样做的好处大.大的。
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嫡子不假,可李元吉也是嫡子。按照顺位继承制度,如果李建成和李世民都不在了,那李元吉就是雷打不动的第一继承人。换句话来说,如果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相安无事,李元吉永远也做不成太子,他要是有这个心思,就必须让他们二虎相争,最好是二虎斗殴而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