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勇从床上爬起来,走到写字桌前,缓缓地坐下,然后揿亮了台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桌面,也照亮了他那张略显焦虑的脸。
他铺开纸张,拿起笔,准备开始写传真。然而,当真正要下笔的时候,他却犹豫了。笔尖悬在半空,迟迟没有落下,不知道该从哪里写起。
贾勇端坐在椅子上,双眼微闭,双手交叠放在胸前,全神贯注地整理着自己的思绪。
贾勇深知,师父陈淑娜现在很想知道他们在巴西的情况。他现在发给陈淑娜的只言片语,都会影响到陈淑娜对巴西分公司业务发展的判断。
这封传真,要么不写,要写就一定要客观准确,不能让师父陈淑娜做出误判,那自己的责任就大了。
他必须将自己的主观判断与客观事实分离开来,陈述事实,让师父陈淑娜自己去做判断。
经过一番考虑,贾勇认为目前最能确定的一点就是陈先生完全没有节能灯的经营经验,更不用说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络了。
对于这样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以段云峰的能力,他绝对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段云峰竟然将毫无业务经验、年近七旬的陈先生当作一个客户,并与他签订了合同,还给他发了整整两个四十尺货柜的节能灯!这简直就是让人匪夷所思的行为。
贾勇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他不禁开始怀疑段云峰和陈先生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勾结。难道说,他们两人合谋欺骗了公司,骗取了这两个货柜的节能灯?这个念头在贾勇的脑海中不断盘旋,让他的心情愈发沉重起来。
当“商业欺诈”这个词突然闪现在贾勇的脑海中时,他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击了一下,不由自主地咯噔了一下。这个念头让他觉得不安。
如果用“商业欺诈”来定性的话,贾勇自己算是参与其中呢?还是算知情不报呢?
贾勇转念一想,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是否过于草率了呢?毕竟,“商业欺诈”这个词可不是随便能用的,它是一种蓄意的欺诈行为。
如果真的将老段和陈先生的行为定义为商业欺诈,那就意味着他们根本没有打算归还货款,这无疑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指控。
回想起老段刚才说的那些话,他确实流露出了想要压下货款的意思。然而,这能算他们在欺骗华艺国贸公司吗?
老段是有其他的考虑的。他提到的将这笔钱用作巴西分公司的运营资金,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推进轻卡组装厂项目。
这样一想,贾勇觉得自己不能轻易地给老段和陈先生扣上“商业欺诈”的帽子。也许他们只是在资金运作上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一些时间来解决问题。
贾勇提醒自己冷静下来,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还是应该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