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我们,只觉得新奇,包括整个镇子,都在观望我们发展。”
“谋而后动,这很正常,毕竟第一个吃螃蟹的,没人知道他会被夹得如何伤痕累累,亦或者吃得胃寒不适。”
“你们要是有意愿,可以来我们村委,村干部会为你们解释什么叫‘模块化管理’。我们不担心你们会学去。因为要么你们不学,这套模式如果你们认可,你们也实行,那么你们村可以和我们村直接合并。”
“可以无缝对接,共同互补且享有资源。”
“缺点是,风险也得共摊。虽说是缺点,却也是好处。”
“比如说,万一你们厂倒闭了……我是说假如,不是诅咒。”
“你们这个厂对你们来说,是支柱产业,是脊梁,一旦倒闭都没办法想象后果,那么多人会失业,这就无法处理。”
“可两个村合并为一个后,你们就会发现,倒闭就倒闭呗,村里厂这么多,有能够运行的厂,也有运行很好的厂。”
“这里塞塞那里塞塞,总能解决人的就业。”
“亦或者说,我们村零食厂,木工厂很赚钱,布厂倒闭厂房还在,改一改,这不所有人又有工作了吗?”
“你看,风险这不就小了很多吗?”
“当然,这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这么粗糙。”
“我只能说个概率,回头你们去聊聊,就会知道我们模式的根本是什么了。”
“总之,体量越大,我们的容错率越大,风险越小。”
其实最适合这个模式的还是公社。
但公社不可能这么做,也做不到这样。
百湾镇公社有十四个生产大队,基本就是老村直接改的。
原来是十六个,天授村老三村合成一个了。
十四个生产大队的大队书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茬,会听你的话。
就比如说全为民,这种老头脾气拉出来就是的,惹不高兴直接用枪顶你脑袋,或者猛拍你桌子,对这样的老头,公社里又能怎么样?
关键是公社里的领导,最大的也就五十左右。
很多大队长年纪都超过了六十。
像全为民这样小八十的年纪,仗着自己没几年可活撒泼打滚,顽皮耍赖,死缠烂打搞事,逼得你公社同意某些事的,不在少数。
但全为民多少还要点脸。
别的村就很难说了。
大队之间互相不服气,有些东西不是你搞什么我就搞什么,而是你搞什么我就反着来,这样的事也大有存在。
你让公社怎么搞?
可从天授村这一个地方朝外联合纵横,那就比较容易了。
只是眼下天授村,自己的事还没完全解决呢。
光建设几个厂,根本无法让全村四千多人都穿上没补丁的衣服,至少每月能吃上一顿肉,这个最低目标都暂时实行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