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5章 I'm back5(2/2)

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和学生,师父和徒弟,有明显区分,那都是曲艺界的事,大概是为了方便pUA,只是他们宣传的比较开,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大家都是这样。先不说中医,就说一个和曲艺很近的艺术门类,戏剧,就没有这么多道道,一个人可以跟着多个老师学艺,没有限制,拜师父,也只是为了说出去好听一点。没有什么拜师意识,摆知意识,有的时候,就是一句话的事,有的时候就是一个头的事,连个见证人都不需要。

只要徒弟出去说我是谁谁谁徒弟的时候,这个当师父的没有明确反对就行了,当然这师父得活着哈,拜照片,戏曲界就没有这么巴综事。而且一个人可以拜几个师父,这都不是事,至于拿徒弟当儿子的,要么是没儿子的,要么是要给自己儿子找帮衬。至于中医,差不多处于两者之间。

无论是新世纪还是五十年代,我都参与过几次所谓的拜师仪式,基本都没有大张旗鼓的,一般会有一个引荐人,没有也无所谓,有的会磕个头,有的会端杯茶,有的直接就是一句话的事,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一个见证人,为的是,不学无术弄出事来,好找责任人,更重要的是划分门派。

没办法中医内斗太严重了,大部分人又都是带艺投师,那么这个徒弟以后成名了,算到哪里去呢,所以,一般还都会加一个拜祖师的过程。但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现在还在坚持的不多了,因为被大家称作学院派的中医开始占据主力了,我管你什么门派,只要有用我就学,能治病就行。

我老师收了几个学生,都是两个人相互看对了眼,私底下说一声就行了,根本没有任何仪式,但是其他人的拜师仪式我也参加了很多,规矩五花八门,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最复杂第一个,收徒的时候,那是呼朋唤友,找了一百多个见证者,甚至还有赞助商,我跟着老师去一趟,混了一块手表回来,就普通的石英表,大概也就几百块钱,外加一支几百块的钢笔,这个标准挺高的。

他们全盘吸收了来自相声界的一大堆糟粕,还专门找人录了像,定了引保代三师,就跟真事似的,而且两个徒弟光磕头,估计都磕晕了,先拜神农,中医起源嘛,得拜,然后拜孔孟,毕竟学医也是读书人的事吗,得拜,然后拜自家祖师,叶天士,他是温病派门类,不拜不行。接着拜张仲景,毕竟医圣嘛,在那边也得有个见证人才行。

最后才是拜师父师娘,引保代三师的师傅师娘,除了张仲景之外,全都是三跪九叩,说句不好听的,就是皇帝登基都不一定有这么麻烦。反正我这个旁观的看都看烦了,他自己还在那里美滋滋呢,但是很可惜,他两个徒弟,没有一个温病派出身,一个是经方派,一个是寒凉派。

@格格党 . www.mkmk.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