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女士满是期待地说:“我要找我在绘画兴趣班认识的朋友阿琳。我们一起学画画,互相交流绘画技巧,还一起参加过一些小型画展。后来她为了追求更高的绘画造诣,去了北京进修,我们约定等她回来一起办画展。可她去北京后,一开始联系还挺频繁,慢慢地联系就少了,最后失去了联系。我只知道她进修回来后,可能在某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城市发展,继续从事绘画创作,她擅长油画,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和西方油画技巧,在我们那个小圈子里很受赞赏。”
寻亲团队成员小赵说:“周女士,您别急。像北京、上海、杭州这些城市艺术氛围都很浓厚,我们先联系这些城市的艺术院校、画廊以及画展组织方,看看能不能找到线索。您再仔细想想,阿琳在北京进修时,有没有提到过一些特别的老师或者展览,或者她回来后有没有可能和以前的画友联系呢?”
周女士思索片刻后说:“她在北京进修时,好像提过师从一位很有名的油画家,叫李教授,但我不知道是哪个学校的。至于以前的画友,大家后来联系都不多,不过我可以再试着问问。”
成员小钱回应:“好,我这就去收集北京、上海、杭州这些城市相关艺术机构的联系方式。”
小钱很快整理好联系方式,寻亲团队开始逐个联系。小赵联系了北京的一所知名艺术院校:“您好,请问是 xx 艺术院校吗?我们在寻找一位叫阿琳的油画创作者,她擅长融合中国传统元素和西方油画技巧,曾在贵校进修,师从李教授,您这儿有相关信息吗?”学校工作人员说:“我们学校叫李教授的老师有好几位,不太确定您说的是哪位。您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或者我在学校内部帮您打听一下。”
小钱联系了上海的一家画廊:“您好,想跟您打听一下,贵画廊有没有代理一位叫阿琳的画家的作品?她擅长油画,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和西方油画技巧。”画廊老板说:“没印象呢,我们代理的画家众多,我可以在画廊内部问问,也帮您向同行打听打听。”
小赵联系了一圈后,暂时没有收获。这时周女士联系了几个以前的画友,其中一个画友说:“我好像听另一个画友说过,阿琳回来后在杭州参加过一个大型的油画展览,说不定在杭州的艺术圈子里能打听到她的消息。”
寻亲团队立刻将寻找重点转向杭州。小赵联系了杭州举办过那次大型油画展览的机构:“您好,我们在找一位叫阿琳的画家,听说她参加过贵机构举办的油画展览,她擅长融合中国传统元素和西方油画技巧,您能提供一些关于她的信息吗?”展览机构的工作人员说:“阿琳啊,有点印象,她的作品很有特色。但我们这儿没有她详细的联系方式,您可以问问当时和她一起参展的画家,他们可能更清楚。”
小赵按照工作人员提供的名单,联系了几位当时一起参展的画家。终于,有一位画家说:“阿琳啊,我知道,她现在在杭州的西湖区开了一间自己的画室,就在灵隐寺附近,具体位置不太清楚,但画室名字叫‘墨彩画坊’。”
寻亲团队带着周女士立刻前往杭州西湖区寻找“墨彩画坊”。在灵隐寺附近打听了一番后,终于找到了那家画室。周女士站在画室门口,深吸一口气,缓缓推开门。画室里,一位女子正专注地在画布上创作,正是阿琳。
周女士激动地轻声唤道:“阿琳……”
阿琳抬起头,眼中满是惊讶与惊喜:“周周!真的是你!你怎么找到这儿的?”
周女士走上前,紧紧抱住阿琳:“阿琳,这么多年没联系,我一直在找你。我太想你了!我们的画展还没办呢。”
阿琳眼眶泛红:“我也是啊,周周。回来后,忙着创作和画室的事情,和大家联系就少了。画展的事儿,我也一直惦记着呢。”
周女士松开阿琳,说道:“你这画室看起来很不错啊。我听画友说你参加了那个油画展览,就一路找过来了。你在北京进修肯定收获很多吧?”
阿琳笑着说:“是啊,收获特别大,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作品,对我的绘画风格影响很大。你呢,这些年绘画水平有没有提高呀?”
两人坐在画室里,开始分享这些年各自的绘画经历和创作心得,笑声和对未来画展的憧憬充满了整个画室。
随着周女士和阿琳重逢的故事播出,寻亲节目在绘画爱好者群体中收获了大量好评,更多绘画爱好者向节目组求助,希望找到失散的画友。这一次,节目组收到了一位叫孙大爷的求助。
孙大爷满是感慨地说:“我要找我在戏曲社团认识的老伙计阿强。我们年轻的时候一起在戏曲社团唱戏,我唱老生,他唱小生,那时候我们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在周边地区演出可受欢迎了。后来因为一些变故,社团解散了,我们也各自分开。刚开始还偶尔联系,可后来就渐渐失去了音讯。我只知道他可能还在附近的城市生活,继续从事与戏曲相关的工作,也许是在某个戏曲剧团里,也许是在教戏曲,他对传统戏曲的唱腔和扮相特别有研究,还会自己改良一些戏曲曲目。”
寻亲团队成员小徐说:“孙大爷,您别急。我们先联系周边城市的戏曲剧团、戏曲学校以及一些戏曲协会,看看能不能找到线索。您再想想,阿强有没有特别擅长的戏曲种类,或者他以前有没有提过想去哪个剧团发展呢?”
孙大爷想了想,说:“他特别擅长京剧,对梅派唱腔研究得很透彻。以前他提过很欣赏市京剧团的表演风格,说不定会去那儿试试。”
成员小孟回应:“好,我这就去收集周边城市相关戏曲机构的联系方式。”
小孟很快整理好联系方式,寻亲团队开始逐个联系。小徐联系了周边一个城市的京剧团:“您好,请问是市京剧团吗?我们在寻找一位叫阿强的戏曲工作者,他擅长京剧,对梅派唱腔很有研究,还会改良戏曲曲目,您这儿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剧团工作人员说:“我们剧团人员流动比较大,我不太确定有没有这个人。我在剧团内部问问,有消息了给您回复。”
小孟联系了一家戏曲学校:“您好,想跟您打听一下,贵校有没有一位叫阿强的老师,他擅长京剧,对梅派唱腔特别有研究,还会自己改良戏曲曲目。”学校工作人员说:“没印象呢,我们学校老师众多,我可以在学校里问问其他同事。”
小徐联系了一圈后,暂时没有收获。这时小孟联系到一个戏曲协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说:“阿强啊,我好像有点印象。之前有个对梅派唱腔很有见解的人来参加过我们协会组织的研讨会,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阿强。你可以问问经常组织戏曲研讨会的老张,他可能知道。”
小徐赶紧联系老张,小徐客气地说:“张老师,您好,我是寻亲节目组的,我们在找阿强,听说您对戏曲圈的事儿很熟悉,您知道阿强在哪儿吗?”
老张想了想说:“阿强啊,我记得。他现在在隔壁市的一个民营京剧团里,好像还担任唱腔指导呢。那个剧团叫‘风华京剧团’,就在隔壁市的文化艺术中心附近。”
寻亲团队带着孙大爷立刻前往隔壁市寻找“风华京剧团”。在文化艺术中心附近打听了一番后,找到了剧团的排练场地。孙大爷走进排练厅,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指导演员唱腔,正是阿强。
孙大爷激动地喊道:“阿强!”
阿强转过头,眼中满是惊讶与惊喜:“老孙!真的是你!这么多年没见,你怎么找到我的?”
孙大爷走上前,紧紧握住阿强的手:“找你可不容易啊,多亏了寻亲节目组。这么多年没联系,我可惦记你了。咱们以前唱戏的日子,真是让人怀念啊。”
阿强感慨地说:“我也是啊,老孙。社团解散后,我就一直在找能继续唱戏的地方,后来就到了这个民营剧团。你呢,这些年怎么样?”
孙大爷笑着说:“我啊,年纪大了,唱戏也唱不动了,但心里一直想着你和咱们以前唱戏的事儿。你现在在这儿当唱腔指导,肯定带出不少优秀的演员吧?”
阿强笑着点头:“还行吧,看到这些年轻人对京剧感兴趣,我就阿强笑着点头:“还行吧,看到这些年轻人对京剧感兴趣,我就想着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他们。这些年,我也一直在琢磨改良一些京剧曲目,想让京剧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吸引更多人关注咱们的传统戏曲。”
孙大爷欣慰地说:“你做得对,传统戏曲想要传承下去,就得与时俱进。你是咋想到改良曲目的呢?”
阿强拉着孙大爷坐在一旁,说道:“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接触的文化种类多,娱乐方式也丰富,传统京剧的一些表现形式对他们吸引力不够。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把现代的一些音乐元素、故事题材融入京剧里,让它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新的活力。比如说,我把一些经典的诗词故事改编成京剧唱段,用新的编曲方式来呈现,年轻人听了反响还不错。”
孙大爷听了,连连称赞:“哎呀,阿强,你这想法真不错。咱们那时候唱戏,就守着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虽然经典,但时代在变,确实得有点创新。你给我详细说说,你都改良了哪些曲目?”
阿强兴致勃勃地说:“就拿《满江红》来说吧,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诗词。我把它改编成了京剧唱段,在唱腔上,保留了梅派的婉转细腻,又加入了一些激昂的高音,来突出岳飞那种壮志豪情。在编曲上,加入了现代的鼓点和管弦乐,增强节奏感和气势。还有《木兰诗》,我把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编成京剧,在扮相和表演形式上做了些创新,让木兰的形象更鲜明生动。”
孙大爷听着阿强的介绍,不住地点头:“听你这么一说,我都迫不及待想听听了。你这改良,既保留了京剧的魂,又有新的创意,肯定能吸引不少年轻人。对了,那你在教学生的时候,他们学这些改良曲目上手快吗?”
阿强笑着说:“一开始有些难度,毕竟传统京剧的唱腔和表演方式就不好掌握,再加上新的元素,他们得花些时间适应。但这些年轻人都很有热情,学得也认真,慢慢就找到感觉了。而且他们还能给我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我们一起琢磨,对改良也有很大帮助。”
孙大爷感慨道:“看到你在戏曲传承上做得这么好,我真高兴。咱们这一辈人,就盼着传统戏曲能一直传承下去。我虽然唱不动了,但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你这儿要是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