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靠感情压榨成本,也是降本增效
让卫东在平京敢开那辆jeep,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牧马人后来成了小众装逼车。
在平京拥有全国独一份儿的豪华进口车保有量下,不起眼。
顺着这几辆车,让卫东才知道这两年内地进口了大量海外车型。
他去年四五月买的那辆五十铃轻卡,就是重金进口三万辆分给各家国企,希望能开发生产线。
自己开的铃木小面包车,更是全国十多家厂都在仿制的经典热门款式。
但港商代表就更清楚:“这辆宝马w124是年底刚到的新款,之前的w123进口了一千辆到平京,一百多辆是原车,其他由大陆车厂自己组装得啦,听说就是要分到各省做高规格接待啦。”
让卫东是觉得真无奈,老耿他们那样三线队伍,西山厂、红光厂这些被时代抛弃的企业连吃饭都成问题。
也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去进口这些车,出发点当然是跟各省建设高级酒店接待外宾,吸引外资一样,人家来了总要食住行给做到位吧。
但实际操作下来到了各处,变成什么样儿就只能见仁见智。
就像那些同样耗费巨资的进口面包车、双排座轻卡,最后能取到真经,提升工业水平的只是极少数,大部分都在女儿国、高老庄享受享受就歇息了。
所以让卫东绝对不敢在这时候招摇过市,哪怕他是真喜欢这些车。
都只敢趁着没人的时候,到车库去摸摸看。
五系宝马的豪华典范,座舱里到处都是皮革包裹,门板上也是菱形格缝合线,更惊奇的是通电以后能看见已经有行车电脑的痕迹。
这会儿国内造车还是榔头螺丝钉的生敲硬打。
所以到处摸摸之后,让卫东不由得靠在充满弹性的座椅上闭目沉思,难不成自己还要去造车
发展工业最捷径的道路就是造车。
很明显国家政策也是这么干,省下口粮都要买车进来当教材。
自己有什么优势
我知道大概哪些车型会火,仿照这些车型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造车,会成为国产车的大佬吗,这样做的意义大吗
手指轻轻摩挲过那带着皮革缝线的档把,让卫东脑海里闪过的却总是老耿他们衣服上那些刺目补丁。
沸腾的热血就慢慢平复下来。
宏大叙事有的是人去做,自己还是要坚持抚慰好这些吃苦耐劳的灵魂。
那要怎么做呢
另只手就放在四辐方向盘上,轻轻敲手指,放空自己的思绪在这个轿厢里自由翱翔。
有种跟时空对话的玄妙。
忽然听见车窗被轻轻敲响,睁眼一看秦羽烨疑惑的俯身在车窗外:“你做咩啊”
本来还有点被打扰的不悦,可只要看见车窗边的衬衫领口里,若隐若现的轮廓就会完全驱散。
让卫东了好多力气抵御豪车,又得使劲拔出目光挪开。
秦羽烨沿着他好像被控住零点几秒的目光,才低头发现自己太没防备,有点红脸的整理下。
车钥匙全都在她那,所以特别换了身v领的绒线衫下来,没想到先给福利了。
低头看看,还是满意的。
让卫东顺势拔了钥匙下来锁车走人:“牛仔裤生产怎么样,听说你已经在准备拍广告?”
元旦前已经磨合出日产几百条的产能,从春节后马上开始暴增。
一百多台双线缝纫机,在四千平米的车间虽然还空空荡荡,但三班倒的工人已经迅速把产能拉到日产上万条!
就这,在hk技师的眼中还属于距离上限差点意思。
因为是采用hk已经很成熟的版型,最熟练的流水线运行模式。
单台缝纫机需要非常熟练,才能迅速完成的缝合裤边、钉口袋、上拉链、做裤腰、装饰缝线等一系列工序。
单人每小时能缝合十条就不错了。
前提都还是只缝纫,裁剪、钉扣、水洗等工序都是别人做。
在这里拆成每条线上,每台机只做单一的活儿,永远上拉链,永远缝口袋,效率立刻暴增到每小时每人经手近百条。
一两百台机每小时就能出两三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