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元年四月初六,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张无忌身着龙袍,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龙椅之上,他的身后是象征着皇权的龙纹屏风,而在他的面前,则是一群身着朝服的文武百官,他们恭敬地站在大殿之中,等待着皇帝的旨意。
张无忌的目光缓缓扫过众臣,他的眼神威严而庄重,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诸位爱卿,今日召集尔等前来,只为商议一件大事,那便是重新划分全国各州府的划分。”
张无忌的话语如同惊雷一般,在众臣中引起了一阵骚动。
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显然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议题感到有些意外。
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杨宪、杨逍、殷野王、殷天正、周颠、冷谦、徐达、常遇春、汤和、李文忠、蓝玉等一众重臣面面相觑,他们都在思考着皇帝此举的深意。
然而,在这众多的臣子中,有一个人的缺席却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朱元璋。
张无忌早已将朱元璋夫妻派往金陵城,镇守江南,因此他并未在北平城参加此次朝会。
张无忌的目光在大殿中缓缓扫过,最终停在了李善长的身上。
这位年过五旬的丞相,虽鬓角已染霜白,但目光依旧锐利如鹰,举手投足间尽显沉稳与智慧。
张无忌微微颔首,道:“李爱卿,你乃百官之首,此事你如何看待?”
李善长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声音洪亮而沉稳:“陛下,重新划分州府之事,关乎国本,需慎之又慎。
臣以为,当以人口、赋税、地理为基准,兼顾历史沿革与地方民情,方能确保新政顺利推行。”
张无忌点头,目光转向刘伯温:“刘爱卿,你素有‘神机军师’之称,对此有何高见?”
刘伯温微微一笑,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为,划分州府不仅需考虑当下,更需放眼未来。
江南富庶,北方贫瘠,若一味均分,恐难平衡。
臣建议,以江南为经济重镇,北方为军事要塞,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此言一出,殿中众臣纷纷点头,显然对刘伯温的见解颇为认同。
胡惟庸却眉头微皱,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刘大人之言虽有理,但未免过于理想化。
江南虽富,却需防范地方豪强坐大;北方虽贫,却需激励百姓开垦。
臣建议,划分州府时,当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确保朝廷对地方的绝对掌控。”
张无忌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看向杨逍:“杨爱卿,你久居江湖,对民间之事了如指掌,对此有何看法?”
杨逍微微一笑,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为,划分州府需以民心为本。
若一味强权,恐激起民变;若过于宽松,又恐地方割据。
臣建议,划分州府时,当广纳民意,确保新政得民心者得天下。”
殷天正闻言,冷哼一声,上前一步,道:“杨尚书此言差矣!民心思变,岂能轻信?
臣以为,划分州府当以武力为后盾,若有不服者,当以雷霆手段镇压,方能确保新政顺利推行。”
此言一出,殿中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张无忌眉头微皱,正欲开口,却见徐达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划分州府需以民生为重。
若能确保百姓安居乐业,新政自能顺利推行。
臣建议,划分州府时,当以民生为基准,确保百姓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