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德军似乎随时都会发动反击,且时间不会超过7月1日。然而,德军却始终按兵不动,反而在阵地上大兴土木,这一异常举动令朱可夫元帅困惑不已,摸不着头脑。
对面的曼施坦因元帅,内心深处其实极其渴望与苏军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决战,无奈受限于朱由检的计划,只能强行隐忍。但这并不意味着曼施坦因会就此安分守己,毫无动作。
于是,曼施坦因频繁发布即将于次日发动进攻的命令,却总是在执行前的半小时之内突然撤销。这种反复无常的指令,让苏军上下困扰不已。终于,在某一天,苏军成功抓住一名德军俘虏,从俘虏口中得知德军即将发动总攻的消息。苏军不敢怠慢,提前一个小时展开了为时一个小时的炮击,消耗了大量宝贵的弹药。然而,第二天,德军却毫无进攻的迹象,仿佛前一天的消息只是一场闹剧。由此可见,苏军方面对德军的进攻充满担忧,神经高度紧张。
此后,曼施坦因依旧故技重施,不断放出各种德军即将发动反击的消息,诱使苏军提前进行炮击。如此反复了三次,苏军囤积在前线的炮弹几乎消耗殆尽。这一情况让约瑟夫怒不可遏,对着朱可夫破口大骂:“你简直就是一头猪!如此宝贵的弹药,白白被你浪费,猪都不会犯下这般愚蠢的错误,而你,竟然连猪都不如!”经此一事,“猪可夫”的外号在苏军内部迅速传开。
此时的苏军,面对德军坚固的防线,即便朱可夫元帅以擅长人海战术闻名军界,也不敢轻易发动进攻。毕竟,在这样的防线面前,主动进攻的一方必将承受巨大的伤亡。
此时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双方都已投入了绝大部分兵力,陷入了一种胶着的状态,谁都不敢轻易撤兵。无奈之下,苏军只能选择在中央集团军群防守的方向发动局部反攻。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整体而言,收获并不大。
德军的一系列行动,成功地拖延了库尔斯克突出部会战的爆发时间,为自身赢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在此期间,在大明王朝以钱六奇、柳振宁为首的专业团队的全力协助下,德国军事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坦克和飞机的生产数量开始成倍增长,德军的军备力量得到了显着提升。
但这仅仅是朱由检宏大计划中的第一步。紧接着,朱由检下达了第二步指令,命令中东方面军的艾能奇将军率领部队攻占英属叙利亚和黎巴嫩,以此对土耳其形成威慑。
为何朱由检一定要在土耳其问题上如此坚决,步步紧逼呢?且听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