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5章 有子如仲谋,何惧老矣(1/2)

曹操明白得很,孙权已看穿了当下局势:他曹操丝毫前进不得,因为孙权占尽水军优势;曹操虽想退兵,却又担心退兵太过窝囊,被孙权追击。

孙权看透一切,所以写信来劝说。既然孙权都这么说了,应该不会没道德地追击吧。

曹操给孙权回信:“我有数万军队在合肥屯田正酣,以期与将军再次会猎。” 信的背面,曹操又附加了两行字:“恭喜孙将军喜得麟儿。将军终于有后,可喜可贺。”

这便是两位大佬之间的心理较量。他们通过书信往来,既谈论军国大事,又关注彼此的家事。

曹操要退兵,还得告知孙权,自己并非败兵,合肥仍有军队屯田,不可轻举妄动。同时,曹操还提醒孙权,妻子已为他生下儿子,该回去看看了,没必要在这里死死堵着自己。

孙权收到曹操回信,顿时被噎了一杠子。“终于有后”?哼!

孙权心想,他二十七岁上得了第一个儿子,不叫“终于”,该叫“恰到好处”。以后孙权定要让曹大叔睁大眼睛好好瞧一瞧,他要将儿子精心培养成优秀的继承人。

而且,凭借与袁夫人成功诞子的经验,孙权还打算再接再厉,多生几个儿子。孙权以后可绝不像老曹那般,在几个儿子间举棋不定,做个糊涂老爹。

孙权决心有规划、有目标地培养儿子们。

瞧!孙权有时也会和老曹较上劲。

在继承人这一点,孙权还未完全看明白曹操。曹操虽然偏爱三儿子曹植,这是事实,但曹操并非优柔寡断之人。

曹操怜惜曹植率性纯真,可曹操更清楚,身处政治的漩涡中心,仅凭率性难以驾驭众人。曹操既然有意悉心培养孙子曹叡,实际上已在曹丕和曹植之间做出了抉择。

优秀的政治家懂得,在家族政治体系中,仅考量下一代远远不够,还需关注再下一代。就如大秦统一六国之际,秦太子安国君儿子众多,其中秦异人最不受宠,还在赵国当质子,他生下儿子嬴政。安国君册立秦异人为世子,想必对孙子嬴政极为满意。

曹操在合肥与孙权交锋,尽管此次并未分出你死我活,也未能一雪赤壁之战的耻辱,但曹操又领悟了一个道理:

当初在荆州,曹操一心想要迅速拿下荆州和江东,平定孙权,如今他明白,孙权绝非短期内能够平定,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持久战可不只是在合肥屯田,维持两三年内的后勤物资供应那么简单。曹操在赤壁大战时就犯了急躁的毛病,这一次,他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曹操老经验了,为何会急躁?“皆因岁月不饶人!”曹操接受这个事实,他与孙权的父亲孙坚同辈,其实,像南征合肥这种战事,本应交给儿子们去处理。

但经历赤壁大战见识过江东孙权周瑜等的厉害后,曹操不止一次揣摩,曹丕、曹植、曹彰这三个儿子,谁能领兵在合肥战胜孙权?

想来想去,曹操觉得他们都难以胜任,无奈之下,只能拖着年迈的身躯,忍受愈发严重的头风病痛,继续上阵。

“哎,连孙权这小子都知道关心我这大叔的头风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mkmk.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