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叶明顺手捡起一根细长的竹竿,蹲下身去,在脚下的土地上认真地比划起来。
他先画出一个大大的方框,接着解释道:“瞧见没?这里就是以后医馆的大致位置啦。还有啊,学堂嘛,最好就紧挨着那边的那棵老槐树建。到了炎热的夏天,娃娃们坐在里头念书的时候,头顶上正好有浓密的树荫遮挡住烈日,不会晒伤他们那小小的脑瓜子嘞。”
鼻涕娃舔着糖突然插嘴:“那槐树上可有马蜂窝!”
叶明顺手揉乱他头发:“正好,等天冷了请你们吃蜂蜜。对了,学堂窗户得开这么大——”
他伸手比划了个脸盆大小的圆,惊得李天宝直瞪眼:“少爷,窗纸多金贵啊!”
“你懂个屁,这叫亮堂!”叶明竹竿敲了敲脚下黄土,“这地界背风向阳,冬天西北风吹不着,夏天穿堂风呼呼过。医馆后墙要留这么宽的夹道——”
他两臂一张,活像要抱棵大树,“摆药架子晒柴胡,下雨天收起来也快。”
正说得起劲,山坡下传来咳嗽声。老木匠周大山拄着枣木拐杖往上爬,山羊胡一翘一翘的:“三少爷,老汉听说您要起屋,这地势可得讲究。当年给城里张员外看宅基,罗盘转了整整三天...”
叶明赶紧扶住老头,顺手往他拐杖上系了根红布条:“您老来得正好,给瞧瞧这土。”
说着掰了块硬土疙瘩递过去。
周大山眯眼搓了搓,又搁嘴里咬了咬,“呸”地吐出来:“好土!掺上糯米浆能夯出铜墙铁壁!”
日头爬到头顶时,叶明已经在地上插了七八根木桩。红布条在风里飘得像串糖葫芦,每根桩子底下都埋着枚铜钱——这是他跟灾民们学的土法子,说是能镇地气。
“天宝记着,医馆药房要离灶房远些,省得烟火气熏了药材。”叶明边说边往木桩上绑麻绳,线绳交错成个蜘蛛网,“病房单独盖在小坡北面,那边有片野竹林挡着,清净。”
日头偏西时,叶明裤腿上全是泥点子,后脖颈晒得通红。他最后站在山坡顶往下看,麻绳网格在夕阳里泛着金光,像给大地打了块补丁。李天宝蹲在石头旁啃干粮,含糊不清地问:“少爷,您画这些道道真能成?”
“你瞧着吧。”
叶明把竹竿往地上一插,惊起几只蚂蚱,“等秋收的时候,这山坡上药香混着读书声,那才叫活人气儿!”
山风吹来窝棚区熬野菜粥的味道,混着新翻的泥土腥气,竟莫名让人觉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