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华阳太后此举意在历练人才,可其中潜藏的问题却也不容忽视。
沉思片刻后,他拱手说道:“太后,郡县之地确实是磨砺人才的上佳之所,可若将贤才皆尽数外派,那么朝堂在纳贤的初期,恐难吸收其精华。
而且,郡县官吏与这些新贤才磨合,亦需时日。
若有不轨之徒趁机暗中从中作梗,怕是误了贤才,也误了郡县之事,影响大秦根基。”
关内侯听了赢傒的话,点了点头,接过话茬道:“赢傒说得有道理,大秦此番大规模纳贤,应该以充实朝堂中枢为要,先拥有稳固的核心,而后再徐徐分派至郡县,如此方能做到纲举目张,政令通达。”
吕不韦在一旁微微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不过,这考核选拔之法,乃重中之重,具体如何实施,还需细究。
毕竟天下贤才,所学所专各异,若考核不当,恐有遗珠之憾。”
嬴政倒是目光坚定,扫视众人后说道:“寡人之见,此次选拔贤才,当设文试与武试。文试可细分为策论、经史、律法等科目,以考察治国理政之能、学识底蕴以及对大秦律法之理解。
策论需他们针对当下局势,提出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
经史旨在检验其对古今兴衰的洞悉;律法则关乎我大秦法治根基,不可不察。
武试则着重考校技击、兵法谋略等。
技击考校勇士们实战身手,关乎战场拼杀;兵法谋略考量将领之才,事关行军布阵。
唯有文试武试通过者,方可再依其专长,分配至相应官职历练,使其能在实践中施展所学,为大秦效力。”
华阳太后听闻,点头称赞道:“此计甚妙,如此一来,可全方位选拔人才,各尽其才,为大秦所用。”
然而,她话锋一转,又道:“只是,这主考官之选,却也至关重要。文试武试皆需精通之人主持,方能公正评判。稍有差池,便可能埋没贤才,亦或让庸人蒙混。”
吕不韦闻得此言,心中一动。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诸多念头,若能掌控主考官之位,便可在纳贤过程中安插亲信,为自己谋利。
届时,朝堂之上,自己的势力必将进一步壮大,诸多事务也能更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推进。
略作思索后,他拱手说道:“大王,臣以为,文试可由学识渊博的博士官主持。
这些博士官常年钻研学问,博古通今,定能对贤才之学识底蕴作出精准评判,从答卷中洞察士子们的真才实学;
武试则可交予军中威望颇高的将军负责,他们久经沙场,历经无数战役的洗礼,于兵法谋略、实战经验等方面自是行家。在他们的评判下,武试之人的优劣将无所遁形。
如此,一文一武,各司其职,必可保考核之公正,为大秦选拔出真正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