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 年 1 月至 2 月,欧洲大陆被严寒紧紧裹挟,战争在凛冽的寒风中陷入胶着对峙。泽许帝国的陆军上将奥托·冯·施特劳斯身披厚重军大衣,在多瑙河前线的指挥部里凝视着作战地图。地图上,红蓝双方的势力犬牙交错,每一处标记都承载着无数士兵的生死。
“将军,敌军在冬季虽攻势减缓,但仍在不断加固防线,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动?”副官焦急地询问。
奥托·冯·施特劳斯微微皱眉,手指轻点地图:“冬季是我们研发新式武器的宝贵时机,也是修整军队的好阶段。但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之机,小规模的骚扰性攻击不能停,要时刻打乱他们的部署。”
与此同时,在俄罗斯帝国的前线指挥部,陆军元帅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斯科别列夫正与将领们商讨对策。斯科别列夫身材魁梧,眼神深邃而锐利,他在俄罗斯军队中威望极高。
“这该死的冬天,让我们的进攻受阻。但泽许帝国也不好过,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加强情报收集,摸清他们新式武器的研发进度。”斯科别列夫低沉地说道。
德意志帝国这边,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同样不敢懈怠。瓦德西以严谨的军事作风和卓越的战略眼光着称,他在指挥部里不断接到关于泽许帝国的情报。
“泽许帝国在短短时间内展现出的军事潜力不容小觑,我们必须加快自身军事技术的革新,不能被他们拉开差距。”瓦德西对着参谋们强调道。
3 月,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泽许帝国秘密研发的飞机准备在战场上进行首次实战应用。这些飞机虽然略显简陋,但在当时却是极具开创性的武器。
林泽许皇帝亲自来到前线机场为出征的飞行员们送行:“小伙子们,帝国的荣誉寄托在你们身上,让敌人见识一下我们的新力量!”
奥托·冯·施特劳斯精心策划了这次飞行作战任务。几架飞机满载炸弹,在晨曦的微光中起飞,朝着俄罗斯帝国的阵地飞去。
当飞机出现在俄军阵地上空时,俄军士兵们惊得目瞪口呆。“那是什么东西?会飞的怪物!”士兵们惊慌失措地呼喊着。
飞机在俄军阵地上方投下炸弹,瞬间,爆炸声响彻云霄,俄军的防御工事、弹药库被炸得一片狼藉。斯科别列夫元帅亲眼目睹这一幕,脸色变得极为难看:“这是从未见过的武器,必须立刻向上级汇报,我们也要加紧研发类似的装备!”
与此同时,德意志帝国的侦察兵也将泽许帝国飞机参战的消息传回国内。瓦德西元帅得知后,立刻召开紧急会议:“泽许帝国的飞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的科研部门要全力以赴,在飞行武器的研发上不能落后!”
4 月,随着飞机参战带来的震撼逐渐消退,双方指挥官开始根据新情况调整战术。
奥托·冯·施特劳斯决定利用飞机的侦察优势,制定了一套“先察后击”的战术。他对飞行员们说:“你们要尽可能准确地侦察敌军的兵力部署和防御弱点,为地面部队提供详细情报。”
在一次作战中,飞机侦察到俄罗斯帝国一处重要的炮兵阵地防御较为薄弱。奥托·冯·施特劳斯立即下令:“集中我们的迫击炮和火炮,对敌军炮兵阵地进行饱和打击,然后步兵迅速冲锋!”
泽许帝国的炮兵火力如暴雨般倾泻在俄军炮兵阵地上,随后步兵们呐喊着发起冲锋。俄军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阵脚大乱,但斯科别列夫元帅迅速镇定下来,指挥部队进行反击。
“不要慌乱!集中火力,给我把那些步兵打回去!”斯科别列夫大声吼道。俄军凭借着顽强的抵抗,暂时稳住了阵地。
在与德意志帝国的战场上,瓦德西元帅采取了“多点佯攻,重点突破”的战术。他派出小股部队在多个方向对泽许帝国防线进行佯攻,吸引其注意力,而在关键地段集中优势兵力准备突破。
奥托·冯·施特劳斯识破了德军的战术,他冷静地指挥部队:“不要被他们的佯攻迷惑,坚守主防线,等他们主力出现再全力反击!”
当德军主力发起冲锋时,泽许帝国的马克沁机枪和迫击炮一起开火,德军的进攻被硬生生地遏制住,战场上一时间尸横遍野。
5 月至 6 月,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为了应对泽许帝国的飞机威胁,全力投入军事武器研发。
在俄罗斯帝国的圣彼得堡,科研人员们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斯科别列夫元帅亲自督促研发工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尽快研制出能对抗泽许帝国飞机的武器!”
俄罗斯的科研团队尝试研发火箭发射器,希望能在地面上对飞机进行打击。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一款简易的火箭发射器终于问世。
“先进行小规模的实战测试,如果效果好,立刻投入量产!”斯科别列夫对研发负责人说道。
德意志帝国则将重点放在了飞艇的研发上。瓦德西元帅拨出大量资金和人力,要求科研部门加快进度。
“我们要打造出比泽许帝国飞机更强大的空中武器,掌握制空权!”瓦德西坚定地说。德国的工程师们借鉴了当时的航空技术,设计出了大型飞艇的蓝图,并开始建造。
泽许帝国得知俄德两国的研发行动后,林泽许皇帝下令:“我们不能让他们追上,继续加大对飞机的改进力度,同时研发新的防御武器,应对他们可能的反击。”
7 月,俄罗斯帝国的火箭发射器首先迎来了实战检验。在一次小规模冲突中,俄军部署了火箭发射器,准备对泽许帝国的飞机进行打击。
当泽许帝国的飞机再次飞临俄军阵地时,火箭发射器发出尖锐的呼啸声,一枚枚火箭冲向飞机。然而,由于火箭发射器的精度有限,大部分火箭都偏离了目标,只有少数几枚擦着飞机飞过。
“精度还是不够,需要进一步改进!但至少让敌人知道我们有应对的手段了。”斯科别列夫元帅在观察完战斗后说道。
与此同时,德意志帝国的第一艘实验性飞艇也完工并投入战场。这艘飞艇体型巨大,搭载了一些轻型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