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初,泽许欧亚帝国那戒备森严的军事科研基地内,气氛犹如紧绷的弓弦,紧张中满是期待。一群身着白大褂的顶尖科学家与工程师们,正围绕着一个被巨大帆布严严实实地遮盖住的物体,忙得不可开交。这便是帝国耗费数年心血、绝密推进的战斗机项目——“天空之鹰”计划的结晶。
首席科学家艾伯特博士,眼神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光芒,步伐匆匆地来到端坐在高台之上的皇帝林泽许面前,毕恭毕敬地深鞠一躬,说道:“陛下,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钻研、反复试验与精心改进,我们的战斗机终于大功告成!它必将在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彻底改写战争的固有格局。”
林泽许原本沉稳的面容上,瞬间闪过一抹惊喜之色,他微微抬手,示意艾伯特博士揭开帆布。随着帆布缓缓滑落,一架造型前所未见、线条流畅仿若灵动飞鸟的战斗机,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众人眼前。机身采用了帝国最新研制的轻质合金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质地轻盈,还具备出色的强度与韧性,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冽而神秘的金属光泽;机翼修长且富有张力,恰似雄鹰展翅欲飞,赋予了战斗机极佳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机头部位紧凑而犀利,装备着帝国科研团队历经数年研发的先进武器系统,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攻击性气息。
“这架战斗机究竟有何超凡脱俗之处?”林泽许饶有兴致地站起身来,一边缓缓踱步走向战斗机,一边开口问道。
艾伯特博士快步跟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滔滔不绝地介绍道:“陛下,这款战斗机配备了全新改良的高效蒸汽发动机,动力输出强劲稳定,其飞行速度远远超越以往任何飞行器,能够在短时间内抵达战场的关键位置。它的升限极高,可轻松攀升至万米高空,在那里自由翱翔,从而有效躲避地面火力的攻击。更为重要的是,机上搭载了帝国最新研制的速射机枪和小型炸弹,速射机枪射速极快,能在瞬间形成密集的火力网,小型炸弹则具备强大的破坏力,二者相结合,赋予了战斗机无与伦比的空中打击能力。”
为了全方位展示战斗机的卓越性能,经验丰富的试飞员约翰早已信心满满地登上了驾驶舱。随着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战斗机如离弦之箭般在跑道上飞速滑行,紧接着轻盈地拔地而起,冲向湛蓝的天空。它在空中灵活自如地做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高难度动作,时而如苍鹰搏兔般急速攀升,时而似流星坠地般迅猛俯冲而下,引得在场众人不禁发出阵阵惊叹之声。
“太棒了!有了这款战斗机,我帝国在军事领域又增添了一张无可匹敌的王牌。”林泽许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满意地大声赞叹道。
战斗机研发成功的消息,如同风暴一般迅速在帝国内部传播开来,所到之处,军队士气为之大振。帝国高层当机立断,迅速制定计划,准备大规模生产这款战斗机,并着手组建一支专业化、规模化的空军部队。
“我们要打造一支足以称霸天空的无敌力量,让任何妄图挑衅我帝国威严的敌人,都在我们的空中利刃面前瑟瑟发抖。”帝国的军事将领们个个雄心勃勃,摩拳擦掌。
与此同时,帝国的宣传部门也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对外大肆宣扬这款战斗机的惊人威力,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对潜在的敌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一时间,大街小巷张贴满了宣传海报,上面赫然写着:“泽许欧亚帝国拥有领先世界的先进战斗机,任何敢于挑战帝国权威的势力,都必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在遥远的清帝国,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往昔那看似平静的假象,但在平静的表象之下,反清势力却如地下涌动的岩浆,正不断积蓄着力量。
在南方的诸多隐秘据点里,以孙中山为首的兴中会组织正如火如荼地策划着起义行动。兴中会的成员构成极为广泛,其中不乏满怀爱国热忱的志士仁人以及思想进步的热血青年。他们长期目睹清帝国统治阶层的腐朽堕落,对朝廷的昏庸无能深感痛心疾首,内心深处强烈渴望推翻这个摇摇欲坠的旧王朝,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富强的崭新国家。
“清王朝已然病入膏肓,腐朽不堪,唯有将其彻底推翻,我中华大地方能重获新生,迎来光明的未来。”孙中山在一次秘密召开的核心会议上,慷慨激昂地发表着演讲,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与决绝的决心。
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兴中会积极联络各地的会党势力以及一些对清朝统治心怀不满的士兵群体。他们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用以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同时,精心组织训练人员,制定了一套详细且周密的起义计划。
“我们必须谨慎谋划,选择一个绝佳的时机发动起义,力求一举给清朝政府以致命一击。”兴中会的骨干成员黄兴,表情严肃认真,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沉稳。
在北方广袤的大地上,义和团运动也如星星之火般悄然兴起。义和团最初只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秘密结社组织,秉持着“扶清灭洋”的朴素口号,坚决反对外国列强的野蛮侵略以及教会势力在中国的横行霸道。然而,随着运动的不断发展与演变,一些义和团成员逐渐察觉到清帝国朝廷的腐朽本质,对其统治也开始产生深深的质疑。
“洋人固然是我们的大敌,可这清朝官府平日里只知道压榨咱们老百姓,何曾为咱做过一件实事?”一位朴实憨厚的义和团拳民,满脸愤懑地抱怨道。
义和团的成员主体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以传统的武术技艺和带有迷信色彩的仪式为纽带,紧密地聚集在一起。尽管他们普遍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系统的军事训练,但凭借着骨子里的满腔热血以及对侵略者刻骨铭心的仇恨,这支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一股令各方势力都不敢小觑的强大力量。
与此同时,清帝国的一些开明士绅和知识分子群体,也对朝廷的腐朽统治感到彻底失望。他们纷纷挺身而出,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学会和团体,积极倡导变法图强的理念,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岌岌可危的国家命运。然而,他们的努力却遭到了朝廷内部保守势力的强烈抵制与无情打压。
“我们一心为国,提出的改革建议皆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着想,可朝廷中的那些守旧派却冥顽不灵,坚决不肯采纳,照这样下去,国家前途堪忧啊!”一位满怀悲愤的知识分子,无奈地仰天长叹。
这些反清势力虽然各自为战,在目标和理念上也存在着诸多差异,但他们的存在无疑都对清帝国的统治根基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清帝国朝廷内部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局势的严峻性,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开始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加强对全国各地的管控力度,全力镇压反清活动。
“务必不惜一切代价,严厉打击反清势力,全力维护朝廷的统治稳定,不得有丝毫懈怠!”光绪皇帝面色凝重,紧急下令各地督抚加强地方治安管理,务必将反清势力扼杀在萌芽状态。
然而,清帝国的统治早已腐朽透顶,官场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各级官员相互勾结、鱼肉百姓,导致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镇压措施不仅未能有效遏制反清势力的发展势头,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激起了更多民众的反抗情绪,使得局势愈发不可收拾。
1891年夏:泽许欧亚帝国空军初建
泽许欧亚帝国在战斗机研发成功的喜讯传来之后,立刻马不停蹄地展开了空军部队的组建工作。帝国政府在全国各地精心挑选并设立了多个大型空军基地,这些基地分布在战略要地,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空中防御与作战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