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居同野拎着麻袋出去采野菜挖菜根。他一走,沈吟嘱咐曾响留守,便也出门了。
现在暇州无人不识县太爷沈吟,不识的,也知道若是看到美若神仙妃子下凡的,定然是县太爷沈大人。沈吟当官还是知晓爱民如子不刮民脂民膏,一路上春风满面招猫逗狗,寻了家布庄进去买了匹布。
沈吟抱着布走街串巷溜达两圈,挑了间门前路宽敞的院,院门敞开,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子坐在院里一面缝补一面聊家长里短,旋即进去,礼貌周道:“叨扰了。”
“县太爷!”
“大人来了!大老爷!”
“青天大老爷,快去把人都叫回来。”
沈吟佯做娇羞模样:“别去了,麻烦,今儿休沐,我不做官啦来学做衣裳。”瞎说话时面皮颜色也白嫩,半分不羞,“打听了一路都说这儿能找到最心灵手巧的,这不就来了!”
沈吟一来,简陋的小院里仿佛长满了奇花异草,馥郁芬香,脚底的灰尘被鞋底带起,如飞花柳絮。
县太爷登门学艺,这是对手艺的万分肯定,这事要是传出去,每个人脸上都有光。然而如果来人太多,每个人脸上分到的光就少一点,老婆子们各个恨不得只有自己在场,传出去也好在暇州受万众瞩目。
“大人快坐,大人可来对地方了,要说手艺,咱们不说第一,也没人敢说。”
沈吟不拿官架时,像个人见人爱的好小子,他身上就有这种气,有唯我独尊的高傲,也能让人心平气和地去瞧。
教学起来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如麻雀抢食,老婆子们以为沈吟是自做自穿,抢着要给他量尺寸,好沾一沾福气,谁知他却道:“哪能自己穿,给我哥做的。我哥的尺寸我记得,肩宽腰围胸围都知道,我跟我哥关系可好了!”
平日里,沈吟枕上叫居同野“哥”是当情趣,加之居同野身子敏感,叫得次数多了,居同野连曾响喊他都受不了。
想起居同野,沈吟就想他看见这身衣服时肯定开心,帕子算什么,小姑娘小家子气,哪有他大方。
家长里短聊开来,不知不觉布就裁好了,沈吟跟她们一起搬了凳子,坐在院子里仔细缝起来,面前还放着一碗新鲜瓜子与一壶粗茶。
沈吟这张嘴,哄女人比哄男人还在行,下至六岁上八十岁,无一不在话下。今儿他也不哄,只是微笑着听街坊四邻的琐事,老婆子们见他听得开心,说的更开心。有的没的,说过的没说过的,说了七八遍不腻的,滔滔不绝,嘴皮子连翻上阵如战场上腥风血雨,一个比一个犀利。
郑家夫妻不是卖豆腐就是下地耕作,家中还有两个小弟嗷嗷待哺,因而便叫大姑娘做家务。这日她买完菜,便从门前路过。
沈吟早已算计好,这院前小路虽算不得宽敞,但上街与回家都必然经过,他坐的位置正对院门,经过也必然能看见他。今天不行便明天继续,在这里坐个几日,总归有机会。
郑家姑娘一瞧,沈吟便露出绚烂笑容,勾魂眼中秋水澄莹,寻常人看一眼便覆水难收。郑家姑娘看了更是飘飘然如身处云端,一个不慎挎着的菜篮子差点摔了。
旁边一众老婆子都是过来人,瞧在心底,县太爷想做什么都得顺他的意,巴不得讨好他,争先恐后地喊:“郑家姑娘!过来跟咱们县太爷一起说会话!”
“县太爷看你呢!”
“过来陪我们一坐坐。”
沈吟忙不迭阻止:“唉,不必了不必了。”
郑家姑娘面如朱红,挎紧篮子,低下头准备快些离去,左脚绊右脚惊呼一声差点跌倒,这下更是加快脚步。
沈吟又继续淡如止水,脸上带着无奈道:“我刚才瞧这姑娘眼熟的很,一时半会想不起来,是以多看了两眼,方才想起来在衙门前见过几次,刚才不过打个招呼罢了”
老婆子们会意,显然是郑家姑娘瞧上貌美如花的县太爷故而时常在衙门前转悠,好谋个妾侍做做,连忙你一言我一语的,把郑家情况说了个清清楚楚,包括那些深藏不露的肮脏事。
女人的嫉妒心顿时冲上云霄,既见不得清纯靓丽,也见不得有谁能比自己过得好,总而言之郑家姑娘成了她们眼中公敌、牌坊上的污垢,有股阴煞酸腐之气便追着郑家姑娘而去。
沈吟眼见得逞也不久留,不如回衙门看居同野养眼,因为暂时不打算叫他知道,便把布料裹好。居同野看见也不会问,不像自己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归根究底,就是居同野还以为他迟早会走,他走的那一天就是分离日。对于这点,沈吟很是不满。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