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让卫东不得不摆出漫不经心的态度,说我问问情况。
把这份船舶资料、照片一起拿出去给池世明,耳语几句去调查,HK仔立刻亮了亮眼,拿了下楼走人。
老耿已经表情漠然但手上激动的给他悄悄竖个大拇指,意思是非常古德!
低声强调:“哪怕不装人,两吨级的货梯搬运都能极大提高效率,很有用,非常有用,一台能抵一个连!”
他就喜欢用这个来衡量。
麾下不算家属,大概是一个团。
动物园后部的宿舍区建设,大概就投入了一个营,前面大门改造只要一个连。
这电梯特么就是即战力!
让卫东默默眨眼表示老子晓得了。
然后回来继续压榨,做生意嘛,老子还不是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才收服工程团,才搞定搬运公司。
给他们搞宿舍、找工作、买中巴跑营运,容易吗。
这都是要成本收入回报的。
“我只是让人去看看钢城那边有没有用船队盈利的可能性,如果能行最多给你二十万,这是友情帮你填坑,不行就算了。”
心头想的是大不了老子把船拆了炼钢拉回来修房子!
不是有那种拆船厂吗。
现在钢材是个非常紧俏的玩意儿。
尤启立满眼都是你特么的做个人吧,哪有你这么落井下石的!
让卫东却一副爱卖不卖的态度。
老子手断了四十年也没被人多善待过,能不心理扭曲已经算是很废柴了。
但凡有点愤世嫉俗的老天不公,埋没了自己才华的心态,不知道早就阴暗成什么样儿。
尤启立艰难得像是低吼:“我现在需要一百万救急!你也算是公司股东!”
让卫东不为所动:“对啊,电梯我可以给你接盘要了,四十万跟五十万对你需要一百万也没多大区别,还有什么可以拿来卖了换钱的,老尤,你刚才居然隐瞒这驳船来不了江州的事实,单凭这个你觉得我会心软吗?”
对吧,谈生意就谈生意,谈什么感情呢。
刚才你可没安好心,现在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这下终于彻底击溃尤启立的幻想,无可奈何的拉出旁边文件夹:“你自己看吧,但霓虹灯厂、竹编工艺厂、丝网印刷厂已经在盈利,我不会便宜卖给你的……”
让卫东毫不留情的嘲讽:“霓虹灯厂能值几个钱,竹编工艺商州到处都是,丝网印刷……呵呵,你搞定了丝网印刷?”
尤启立没好气:“这个技术不复杂吧,你读书的时候没刻过蜡纸油墨印刷?我只是从他们介绍的手工艺人那收集起来搞成工厂流水作业。”
没错,八十年代学生都知道的钢针笔刻蜡纸,就等于是在纸上写划出孔洞,然后绷平了拿辊子碾油墨,就能飞快的印试题卷。
没有复印机,没有打印机的时代,学生们一样要面临题海战术,基本都是老师们刻出来的,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一台油墨机,熟悉得很。
那股子油墨味儿非常上头。
但如果把这种被称为孔式印刷的方法,再演变下,用丝绸纤维网之类替代蜡纸,在丝织品上用类似显影成像的化学方法呈现很细密的孔洞,就能在各种物品上碾出各种图案。
后世最熟悉的产品就是文化衫!
相当部分的T恤胸口图案,都是作坊水平的丝网印刷。
还有那些红绸横幅上的标语,纪念品上的印字,大多都是这种极为廉价的印刷模式。
有些手艺精湛的丝网印刷高手,甚至能拿同个版做四次印刷,就能做成色彩缤纷的四色彩印,跟照片似的栩栩如生。
在后来高科技各种发达的时代,这种廉价方式依旧活得很好。
商州税务系统里很有几个工艺美术厂默默的在赚钱,老保安也没少去这些厂里拿税务的标语、文化衫、活动旗帜之类。
这玩意儿很简单,难的可能就是要在八十年代搞定所有工艺跟材料,还要有熟练的师傅……
让卫东突然想起来流金工艺美术厂好像也有这个工艺吧,起码他们对丝网成像的技术肯定可以搞定。
但眼前是现成的,二十多个人,已经扎根在码头批发市场专门给各家各户做点小广告、标语横幅,甚至给瓷器上做字。
把让卫东笑出声:“做寿碗的生意,你还准备卖多少钱,这丝印厂多少钱,别唬我,我知道这玩意儿很简单,我要找人琢磨也能行,就是帮帮你拿个现成的走。”
因为他有服装厂啊!!